新聞動態
歐洲儲備70億歐元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以保障能源安全 |
| 發布時間:2023/7/28 |
| 當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后切斷歐洲的天然氣供應時,暴露了這個主要依賴進口能源的大陸的脆弱弱點。 公平地說,該集團的反應相當迅速,從其他國家采購天然氣并儲存以備不時之需。事實證明,歐洲還囤積了大量另一種商品:太陽能電池板。 價值約70億歐元的太陽能電池板(即40吉瓦直流電(GWdc)容量)目前在歐洲倉庫中積滿灰塵。這足以每年為2000萬個家庭供電。 ![]() 進行這項研究的Rystad Energy表示,到2023年底,庫存規模預計將增加一倍以上。 然而,推動這場黑色星期五式購買熱潮的并不是烏克蘭戰爭,而是歐洲的綠色議程。 Rystad Energy高級供應鏈分析師Marius Mordal Bakke表示:“歐洲國家迫切希望獲得負擔得起的太陽能基礎設施,以推進其可再生能源目標、脫碳并避免為新產能支付高昂的價格。” 在綠色工業計劃和RePowerEU等政策的推動下,歐洲在太陽能進口方面的支出在過去五年中幾乎翻了兩番,從2018年的55億歐元飆升至去年的超過200億歐元。 其中91%的資金都花在了來自中國的面板上。這個亞洲強國生產了世界上五分之四的光伏產品,部分原因在于它對技術的組成部分——多晶硅、硅錠、硅片、電池和模塊的嚴格控制。 中國在光伏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意味著他們可以以極其便宜的價格提供優質的面板。如今,中國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板比歐洲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板便宜三分之二。 歐盟希望到2030年45%的能源來自太陽能和風能。它還希望在同一時間內在當地生產40%的電池板。但目前,本土制造的組件還無法與更便宜的進口組件競爭,而且差距不大。 這讓政策制定者陷入兩難境地:要么等待國內光伏發電產量增加,但可能會導致能源轉型陷入停滯;要么進口光伏發電,但可能會面臨依賴中國供應的風險。目前,歐洲似乎選擇了后者。 Bakke表示:“盡管歐洲正在努力建立可靠的太陽能供應鏈,但現在對電池板的需求意味著領導者不能等到2025年或更晚才購買歐洲太陽能電池板。” 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正運往幾個主要國家,包括荷蘭、西班牙、德國、波蘭、法國、希臘、意大利和英國。 荷蘭盡管是名單上最小的國家,但在 2022 年中國光伏進口方面表現出色,進口量近45GWdc。 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進口的面板遠多于安裝的面板。由于勞動力短缺和材料短缺等瓶頸,光伏裝機落后于進口速度,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但這并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庫存意味著歐洲可以立即獲得相對實惠的光伏組件來源。然而,Rystad Energy 確實警告說,如果面板積滿灰塵的時間太長,它們可能會過時并失去價值。 但也許更令人擔憂的是歐洲在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關鍵材料和技術方面對中國的依賴日益增加。 國際能源署去年在一份特別報告中警告說:“到2025年,世界將幾乎完全依賴中國來供應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的關鍵構件。任何全球供應鏈的這種集中程度都將帶來相當大的脆弱性。”。 如果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教會了我們什么的話,那就是在能源安全方面,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或者正如美國太陽能制造商First Solar首席執行官Mark Widmar所說:“太陽能是‘自由能源’——除非我們在技術上依賴獨裁者。” |

